主页传说故事物产传说
文章内容页

湖北小吃老通城豆皮的故事

故事屋 | 发表于2016-12-22 | 作者:萧继石(转) | 来源:新浪微博 | 被阅读
导读:老通城是汉口响当当的百年字号其招牌小吃豆皮享誉海内外,还有与之相联系的传奇故事,为老汉口津津乐道。

湖北小吃老通城豆皮的故事

老通城的前身名为“通城饮食店”,由汉阳人曾厚诚创办于1929年。

曾厚诚原名曾广清,出身于汉阳永安堡九真山义田湾的一个贫农家庭

年轻的曾厚诚来汉口谋生,先在大户人家做佣人,后来做过蜜饯作坊工人,小旅店的茶房、跑马场的职员。

苏州姑娘浦守道勤劳、温柔、善良,在汉口当佣人,遇上曾厚诚,俩人相爱订终身。姑娘拿出辛苦积攒的一点钱全部拿出来给曾厚诚做本钱,开始经营餐饮生意。

小俩口摆了个小吃摊,卖汤元,给附近的戏院、茶坊包茶,本钱越做越大。

1929年,中山大道大智路口角处新建一批房屋,曾厚诚租下大智路三号楼下的门面,开设“通城饮食店”,卖伏汁酒、冰莲、发糕、烧梅、油香、锅贴、糍粑、大包等食品。门面的三分之一开了通城香烟店。

8曾厚诚一次经上海,看到某店名通城,印象深刻,加之汉口有后城马路,与“厚诚”谐音,又有“通达成功”吉祥含意。上口且顺溜,因此将本店取名“通城饮食店”。

通城饮食左边祁万顺转角的公新里通道上面架了一个过街楼,这里既是饮食店的库房,也是曾厚诚的家,隔壁是大智旅社。1933年起,曾厚诚兼任这个旅社的经理。

通城饮食店生意日益红火,店里肉包子,豆皮最受顾客青睐。店里几个掌酢师傅,外号章狗子、钟长子、姜麻子。

湖北小吃老通城豆皮的故事

曾厚诚育有二子三女,二个子1938年参加革命,长子曾照正是武汉抗日歌咏团体知名积极份子。老通城和大智旅社免费接待爱国志士。学运领导人、共产党员李锐四忆“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”。

1937年,戏剧家洪深带领导上海演剧二队,金山、唐纳、王莹贺路来到武汉,曾照正接他们免费住在“大智旅社”成为老通城座上宾。

1937年,洗星海来到武汉与曾照正一见如故,洗星海住在老通城店附近的吉庆街瑞祥路一号,谱写抗战歌曲。经常到老通城店来与曾照正和王云阶试唱歌曲,抗日歌曲《太行山上》诞生在这里。

年底,先珂写了一首《游击军歌》的歌词,让洗量海谱曲。过了几天,他们相约来到曾照正家,洗量海拿出歌曲,即兴谱好曲,大家试唱起来。后来这首歌很快流行开来,激起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斗志。

老通城是汉口业余歌咏团、三八好歌咏队活动据点,在老通城向洗量海学唱抗战歌曲,然后上街宣传,由爱国人士带领,武汉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展开。

武汉沦陷前,曾厚诚带全家逃到重庆避难。1945年抗战胜利,通城饮食店复业,改名“老通城食品店”。经营日渐兴旺,聘请广东名厨增设广东卤菜,杜侯油鸡,烤猪膘肉,供不应求,还引进了北方点心,碗豆黄豆窝窝。

1947年聘请高金安师傅做以肉丁、虾仁、冬菇作馅料的“三鲜豆皮”,很快生意红火,花1000银元打出了“豆皮大王”霓虹灯广告牌。“三鲜豆皮”广受顾客青睐。每天有顾客卖豆皮打包带回台湾。

1953年,曾厚诚去世,其子女将老通城资产全部捐给政府,1956年改称国营老通城餐馆。

1958年4月和9月,毛主席先后来到老通城,看望职工,品尝豆皮特色小吃,与摊豆皮的名厨高金安、曾延龄合影留念。

八届六中全会期间,邓小平、李先念、李富春、蔡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老通城品尝豆皮等小吃。

1958年,周恩来陪同外宾来武汉,到老通城品尝豆皮、瓦罐鸡汤等食品。

10年浩劫,老字号遭到破坏,改为东方红饭店。1978年在李先念过问下,恢复老通城店名。

猜您喜欢的故事

    头条物产传说